• 标题
  • 视频

中直
遴选

华东
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
华中
湖北湖南河南
西北
新疆宁夏陕西甘肃青海
东北
黑龙江吉林辽宁
华南
广西广东海南
华北
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西
西南
重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深改办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深度解析

小军师遴选 xiaojunshilinxuan.com   2019-10-12 

收藏 打印 【字体: 】 来源网络

[小军师遴选导语]新仕途教育小军师遴选中直、省市遴选笔试冲刺班、长线班、一对一辅导预约报名中!最新一期笔试强化班马上开课!小军师课程咨询QQ857118361;电话(微信号)13167500566
欢迎加入【2020年中直省市遴选学习】QQ群聊号码:916623135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深改办遴选公务员
笔试真题及深度解析
时间:3小时                                    满分:100分
第一题:公文改错(25分)
内容来源于2011年7月1日《中共中直关于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要求你从思维逻辑、公文格式、标点符号、文字正误和常识说法(比如材料中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说成民主主义的胜利,等等)等角度进行修改,材料约为2000字。
公文改错:请示
公文改错:函 
【材料补全】
中共中直关于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直坚强领导下,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胜利,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为了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中直决定:由中直组织部对大庆油田党委等500个基层党组织、孙家栋等50名共产党员、王家元等200名党务工作者予以表彰,分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追授方永刚等13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这次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是各条战线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中直号召,各级党组织要向受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切实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职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要以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为榜样,加强学习、坚定信念,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严守纪律、弘扬正气,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直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直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第二题:草拟讲话提纲(25分)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了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破解文化与旅游对接不紧、融合不够等问题,决定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区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厅将在呼和浩特联合举办首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主题活动。活动包括产品展出、发展论坛、项目对接和签约等,区委书记王君将出席活动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请你草拟一份王君书记的讲话提纲,要求具体到二级标题,不超过500字。
【背景解读】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主题活动综述
  2月25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主办的首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主题活动在呼和浩特拉丌帷幕,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破解文化与旅游对接不紧、融合不够的问题,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真正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把我区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一些专家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区的这次活动是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全国是首丌先河的。
  在这次活动的筹备过程当中,从自治区到盟市旗县,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积极支持、踊跃参与。活动主要包括3项内容:一是围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研讨和经验交流,二是区内外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与我区文化产业项目对接及签约,三是文化产品展示以及创新作品推介。
  25日上午,在内蒙古饭店三楼会议厅,举行了活动丌幕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出席丌幕式,自治区有关厅局、盟市领导、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文化企业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乌兰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阐述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和旅游两种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当前我区的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指明了融合方向,强调要努力打造草原文化旅游整体形象,抓好重大项目活动和文化产品,增加文化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从而不断提升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水平。
  随后,一些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围绕如何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了会议交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周纯杰作了主旨发言。他指出,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之魂、魅力之源,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行业,是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强调要用好“草原文化”这块金字招牌,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人文历史景观,丰富旅游载体;创作演艺精品,提高旅游的文化品质;丌发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提供多样化的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文化旅游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更好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周在发言中认为,旅游要抓文化这个核心价值,旅游的过程就是体验文化、感知文化的过程。指出,我区文化与旅游融合中一定要坚持促进边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保护草原生态等原则,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使区域旅游要素实现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释放产业潜力;打造休闲度假牌、生态旅游牌、民族文化牌,依托草原、湖泊等,大力发展草原农牧家庭游,形成特色旅游集聚区;提升科技在文化旅游产品中的附加值,创作草原特色、内蒙古题材的各类科技含量高、文化特色浓的视听作品等。北大青鸟集团·传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康宏列举了《云南印象》等很多实例,分享了成功经验。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国家丌发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马健都从各自工作领域,畅谈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广阔前景。
  满洲里市、响沙湾旅游公司、巴彦淖尔《阴山古歌》演艺团队、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共4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响沙湾旅游公司以“8337”发展思路为指导,提出了“丌沙漠度假之首,领低碳旅游之先,引未来休闲之路”新的发展理念,并要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根本转变,打造成中国首家沙漠休闲度假基地,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生态旅游景区。巴彦淖尔《阴山古歌》演艺团队负责人介绍了巴彦淖尔市民族艺术学校创作大型岩刻情景史诗《阴山·古歌》的历程,以及走向市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坚持驻场演出,发展文化旅游业,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主旨发言和经验交流气氛热烈,既有理论阐释,又有实例引证,大家听后都感到受益匪浅,丌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也提高了认识。发言3个多小时,一直持续到12点多,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
  25日下午,内蒙古展览馆人潮涌动、络绎不绝。2时30分,参会代表和群众聚集在三楼展厅,文化产品项目签约仪式正式丌始。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新乐、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等领导见证签约仪式。有16个项目作为代表进行了现场签约。这些项目涉及驻场演出剧目、工艺品创意制作生产、旅游项目丌发、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大型历史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大型系列动画片《大角牛》、“中国马都”核心区二期工程等自治区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都在这次签约范围。除了签约的项目外,自治区文化厅经过半年多的推荐遴选,组织了65个项目进行对接洽谈。目前,已经成功对接34个项目,协议金额566.67亿元。其它还在洽谈的项目,将在这次活动后继续深入洽谈对接。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城市,在此次签约仪式上共签订3个大项目,分别是内蒙古(国际)文化产业新城项目、内蒙古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型岩刻情景史诗《阴山·古歌》在中国岩画展示园区(文化产业园)驻场演出项目。签约仪式上呼和浩特市的签约数额是最大的,共计187.8亿元。
  下午3时,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周纯杰宣布了文化产品展览正式丌幕,自治区领导任亚平、乌兰、吴团英、刘新乐、郑福田等参加。随后,他们与广大观众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文化产品展览。12个盟市的181家企业、单位和个人都搭建了展位。据了解,此次展出活动是文化厅按照自治区领导的指示,无偿为各盟市和企业提供展示空间和搭建的平台。共有3000多件产品参展,参展商们通过民族服装服饰、工艺美术、奇石字画、民俗用品等多个类别,全景展示自治区文化产业产品,诠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一主题。这些产品是近年来全区适合文化旅游的演艺节目、文物复仿品、非遗生产性项目以及娱乐休闲体验项目等。活动后,主办方还要对创新作品进行一次评比,给予创作经费补助,鼓励各地和企业多推出有特色、有市场卖点的产品和项目。二、三楼的展品琳琅满目,演出精彩纷呈,吸引了观众浓厚兴趣,有的驻足鉴赏、有的交流技艺、有的咨询问价、有的探讨合作……
  下午5时,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乌兰以及自治区副主席云光中的陪同下,亲临展厅,掀起了这次活动的高潮。王君书记到每个展台前,仔细观看一幅幅作品、一件件实物,认真听取企业代表和制作人的讲解介绍,详细了解制作工艺和流程,并不时询问产品的市场效益,对各地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方面的成果表示肯定和赞许,对大家提升文化产品创新创意方面的做法给予热情鼓励。王君强调,要突出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我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展现内蒙古大草原的独特魅力,加快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整个参观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这次主题活动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很好的破题。大家都认为,通过听、看、洽谈、签约,更加认识到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定了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自觉性。大家都感到,这次活动及时解渴,为各地及文化旅游单位提供了相互见面、牵线搭桥的机会,搭建了展示自我、拉手对接的平台,打丌了新的发展空间。大家都表示,重新找准了工作方向和发展定位,对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篇文章,都充满了坚定信心。特别是各地都表示,一定要主动作为,把当地打造成为亮丽风景线上的美丽珍珠!
【例文赏析】此题考查讲话稿这一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能力,这也是遴选公务员考试的常考题型,下面提供一篇王君书记在山西省任职期间,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考生可对照写作,注意节选,500字内。
在云丘山中和文化旅游节
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值此第二届云丘山中和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山西省旅游局对本次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兼容并蓄、交相辉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一位,被誉为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和“古建艺术博物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我省转型跨越的先导产业,作为全省综改试验第一个树起的标杆化项目加以关注和支持,袁纯清书记、王君省长多次亲自带队赴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进行旅游宣传推介。特别是年前,王君省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旅游工作,并做出在中直及省内外的主流媒体集中进行为期三年的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宣传,扩大我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决定。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两位主要领导指出:“要加大地上资源的传承和开发力度,实施‘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打造文化优势企业和品牌。”“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重点景区开发提升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线路,开发特色产品,组建旅游投资集团,培育旅游龙头企业,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我省旅游产业也不负众望发展迅速,2011年全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旅游业增加值为719.2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48%,产业贡献率居第三产业首位,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临汾是我省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寻根祭祖游、黄河文化游是全省主推的精品线路。近年来,临汾市委、市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上舍得下真功、动真格、求实效,在全省较早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带动了新一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高潮,仅2011年用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资近20亿元,旅游大建设取得了大突破。今年,临汾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建设“中西部文化旅游大市”的战略部署,为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可以说,有临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临汾旅游的步子一定会走的更快,成为全省旅游跨越发展的排头兵。
云丘山是上古的昆仑山,庄子笔下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上古三皇之望岳及农耕文化的始发地;是夏历的发源地、唐代中和节的传承地和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的兴道之地,作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生长有珍稀植物1700多种,并拥有世界唯一的翅果油树种植基地、有全国最大的万年冰洞群和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古县城五大奇特景观,资源禀赋高、发展潜力大。近年来,云丘山的发展在张连水董事长的带领下,完成了景区保护性修复、旅游专线景区步行道建设,移民新村、学校、水利、电力等公辅设施的建设,建成了客运观光索道、游客服务中心、窑洞宾馆、快捷酒店等景区配套设施,景区建设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云丘山中和文化旅游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档次和品位不断提升,已成为临汾独具特色的节会品牌和对外名片。
我相信,只要有各级党委政府和旅游部门的正确领导指导,有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对旅游工作的大力支持,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努力拼搏,云丘山景区和临汾旅游发展会越来越美好。
最后,预祝云丘山中和文化旅游节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三题、综合写作(50分)
主题:转变政府职能
给定六段材料:
第一段材料是讲国务院机构改革到目前为止一直走大部制的路线,但最近几届改革都强调“一个公务员都不推向社会”,根本上没有伤筋动骨,大部制的改革力度不够,结构没有变化,管理的手段、管理思维方法还是老一套,这样就可能导致机构改革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反应”。
第二至六段主要内容是:我国政府还是“全能型”而非“有限责任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主要是因为中直不向地方、企业、社会放权,等等。举专家、学者的论述为例。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策论。
【背景解读】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李克强总理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及削减权力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面是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请考生从中找论点进行论述,后面还有一篇美文赏析。
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李克强
(2013年11月1日)
    11月1日,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直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直编制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不久前,党中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是指导和规范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文件。今天的会议是继今年5月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后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动员,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进行安排部署,把中直的决策落到实处。
    一、上下联动,做好政府改革这篇大文章
    如果说中直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就是下篇,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政府改革的整篇文章做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大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直和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社会的作用,更好地调动中直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加快现代政府建设,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地方政府改革事关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要实现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型升级,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都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中直财政一度出现负增长;货币增量也难以再扩大,因为池子里的水已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又作为宏观调控的“当头炮”。半年多来,我们保持定力、稳中有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同时深处着力、稳中有进,下大力气推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中直政府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原来以为,通过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活力要有一个过程,实际上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发出后,对市场的预期、市场的活力、社会资本的调动,虽然不能说立竿见影,但已初见成效。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加快改革与调整结构叠加的效果,超出人们的预期。今年以来,企业登记数增长25%,其中民营和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明显超过政府性投资增速,这也是三季度经济稳中向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转变职能,把该放的权放下去、放到位,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有力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促进以开放带动改革。把中直的相关权力放给地方,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可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通过简政放权可以做到政府不花钱能办事或少花钱多办事,这个道理我们要深刻领会。
    改革开放35年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以来,各地花了很大气力,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从当前看,稳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财政收入的增速不高,而改善民生的刚性支出不能减,甚至在有些方面还需增加。经济发展靠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靠中直再多打赤字、多增发票子,已经受到很大限制,这方面的政策空间很有限了。从长远看,各地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再继续走老路,靠政府扩大债务、单纯经营土地,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也会形成过剩产能,肯定走不长,也走不通。即便短期有效,长期代价也很大。所以,对各级政府来说,无论是当前稳增长,还是长远谋发展,都要靠改革创新。这就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下决心破除审批多、办证多、收费多、罚款多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发挥企业、市场、社会力量的作用上来。
    (二)地方政府改革是整个政府改革的大头。地方政府直接与企业接触,直接联系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权益也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去实现、维护和发展。在整个政府体系中,地方政府作用十分重要,我国90%以上的公务员、85%左右的财政最终支出是在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属于我们通常讲的“最后一公里”。政府机构改革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职能转变能不能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近来我们到地方调研或开座谈会,许多企业家认为,中直政府下放了许多权力,下一步还要看地方,如果地方政府改革不及时跟进,简政放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对他们说,中直政府下了决心,真正做到位,树立起标杆,地方政府就一定会按中直的要求去做。在当前情况下,要稳增长,简政放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社会更有创造力,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如果上动下不动、头转身不转,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就可能变成“假改”、“虚晃一枪”。今年5月份以来,各地新一轮简政放权取得积极成效,但受地方和部门利益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错放、空放、乱放”等现象。有的只下放复杂的、管理责任大的,“含金量”较高的仍然留在手中;有的放权有水分,动辄上百项,但“干货”不多。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改革过程中,各地要有全局观、大局观,不能打“小算盘”、“小九九”,更不允许“走过场”、“变戏法”,确保简政放权真正到位、见效。
    (三)地方政府改革对于保证中直政令畅通、发挥地方积极性十分重要。这次改革,要进一步处理好中直和地方的关系。一方面要确保中直的政令畅通。把不该管的放下去,这样就有更多精力把该管的更好地管起来,这有利于中直的政令畅通。另一方面要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中直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对中直的大政方针,地方必须统一步调,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很不平衡,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地方因地制宜管理经济社会的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也不一样,政府服务事项也越来越多,也很复杂,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下同欲者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事情就能办得更好。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要抓好“接、放、管”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国务院的改革方案把“职能转变”放进了标题,这次关于地方政府改革的意见又把“职能转变”放到“机构改革”前面,就是为了突出强调职能转变。各方面普遍认为,政府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变,职能不转变,机构改革也达不到目的。这次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要重点抓好“接、放、管”。接,就是把中直放给市场的权力接转放开,把中直下放给地方的职能接好管好;放,就是把本级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管,就是把地方该管的事情管起来、管到位。
    (一)要接好放好中直下放的审批事项。中直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要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放给社会,地方不能变相保留。为了使地方政府更有力有效、就近就便进行经济社会管理,中直要把相应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放给省一级的,省里要接好管好;放给市县的,省一级要及时下放,不截留,不梗阻,市县一级也要接好管好。最近新闻联播报道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国家深海中心基地建设,这是国家投资项目,按原来的管理审批程序,有好几道,要盖几十个公章,至少要两年。现在中直把有关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两个月就落地了。从这个例子看,下放权力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效率。我们还要注意,下放给市场、社会的权力,要放就要真正放到位。现在有一些社会组织还是政府管理的机构,如果把权力放给这些行政化的社会组织,就可能还是在政府内部“转圈”,要切实防止这种现象。
    (二)要最大限度地取消地方行政审批事项。省级政府对现有的审批事项要严格清理,该取消和下放的坚决取消下放。国务院提出,本届政府任期5年内,至少取消和下放1/3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省级政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明确要求。而且不光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今后省一级原则上不得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市县一级政府本来就不能设定行政审批,但存在不少以“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事项,包括登记、备案、审定、年检、认证、监制、检查、鉴定以及这个证、那个证等。这些虽然不叫行政审批,但对企业来说都是“门槛”,与审批没什么区别,而且多数是收费的。大家都看过报道,有人画了一张行政审批的“万里长征图”,办一个企业,上一个项目,要盖上百个公章,不仅如此,还被“吃拿卡要”。中直有关部门接到投诉,经查核,有这样一个情况。北京一所高校的一位毕业生,回到家乡创业,办一个书店,在多个部门跑了30多趟,花了不少钱,历时三个多月,总算办起来了。但开业后,各种检查、收费、罚款就跟着来了,没钱就拿书,最多的一次拿走了140多本。最后,他一气之下关门不干了。我们非常希望在大城市上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带动当地就业。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他怎么回去创业呢?因此,要实行最严格的行政审批“准入制”,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要一律取消。国务院已经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据了解,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大学生是欢迎的,都期盼着这项改革尽快落地生根,各地要抓紧把改革的配套措施落下去,让创业“火”起来。
    (三)要加强地方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我们说放、放到位,并不是说不管。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同时转起来,政府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地方政府面对千千万万生产经营者,必须把市场监管这个职能履行到位。减少了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就要跟上。这次地方政府改革,要把市场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市县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和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逐步做到疏而不漏,防止再走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地方政府抓经济,很重要的一条,是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这也是加强管理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地方政府原则上不要再直接投资办企业,地方政府直接办企业或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容易在当地形成投资、产业的垄断和市场封锁。多年来,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完善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对一个地方来说,应该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南方一些地区提出的理念,实践证明他们发展起来了。能够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政府依法收税,这才是根本。地方政府抓经济,不是当“司机”,不是直接开车上路,而是要管好“路灯”和“红绿灯”,当好“警察”。“路灯”就是为所有的企业照亮道路,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红绿灯”就是讲规则,该走则走、该停则停,也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当好“警察”,就是加强监管,对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等领域损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惩不贷。这样,对于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才是公平的。如果监管不力,坑蒙拐骗之类的反而吃得香、走得开,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到这上面来,也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经济转型升级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还要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一套科学监管的规则和方法。过去我们在市场监管上,年度检查、月度检查太多了,还时不时搞“大检查”,不是说不可以搞,但问题是查谁不查谁、罚谁不罚谁、罚多还是罚少,随意性太大。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对监管对象按确定的比例随机抽查。随机不是随意,而是有规则。比如100家企业,规定每年抽查百分之几,通过“摇号”来确定,被摇上的,就一查到底。也可以委托给第三方去查。一旦发现有违法行为,就要重罚,让违法者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同时要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把问题企业和违法经营者列进去,用技术手段来保证这个制度的刚性,一旦被列进去,任凭找什么关系、走什么“路子”都抹不掉。一次经营违法,可能终身不能在这个领域从业。有这样一个具有普遍震慑作用的制度,所有企业都感到头上有一把剑,侥幸心理就会越来越少。诚信经营的,半夜不怕鬼敲门;坑蒙拐骗的,说不定哪一天被“摇”上,就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样也可以规范政府监管人员的行为,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各地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搞好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是地方政府需要加强的管理服务职能。这方面,政府的责任主要还是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促进社会公正。现在一些地方保基本的内容走了样,“雪中送炭”的事还没做好,却热衷于搞“锦上添花”。有的义务教育学校变成了所谓“贵族学校”,有的养老院也过于豪华。政府把什么都包起来,把什么费用都免了,看似是在做好事,但实际上包不住、也包不起,社会力量又进不来,因为即使保本微利也难以平等竞争。我们要多动脑筋,调动市场力量来发展服务业。但政府必须把保基本的责任履行到位。最近,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强化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用这个制度来托底。只有把底托住,不让冲破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情屡屡发生,才能更有力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要更加重视基层政府建设。大家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市)和乡镇政府,还有城市市区政府及派出机构,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有的地方连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可以说一些乱罚款、乱收费也与此有关。我们要给基层干部更多的关心,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切实保障,特别是不能拖欠工资。中直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要优先考虑广大基层干部的工资发放。
    三、地方机构改革要搞好“控、调、改”
    古人说,“善政必简”。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着力搞好“控、调、改”。控,就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调,就是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改,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机构编制释放潜力。
    (一)要严控机构编制总量。这次改革要把握住两条硬杠杠:一是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实行总额限制,控制政府规模。二是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是本届政府向全社会的承诺,难度虽大,但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为什么要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从现实情况看,各级财政收入不太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了,而财政供养人员多,往往“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本届政府组建半年多,一些地区和部门又陆续提出增编要求,不控制将难以为继。现在机构编制总量已经很大,叠床架屋,效率低下,甚至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形象,也影响努力工作的公务人员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利益。
    (二)要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现在机构编制不是总量不够,而是结构不合理,机构编制资源没有配置好。一方面,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的人手不够,该管的甚至没人管;另一方面,已经弱化的领域,机构编制没有及时减下来,造成人浮于事。在严控总量的情况下,调整优化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结构,潜力很大。这两年,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通过清理规范,就已经核销了一部分编制。现在有些上面很大、下面很细,成了鸵鸟。各地要下决心,该加强的加强,该弱化的弱化,特别要加强基层、加强一线,把上级“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统筹考虑,把编制结构调整好。
    (三)要通过深化改革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严控机构编制总量、调整结构,根本上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从多年经验看,不改革、不创新,就很难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进机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有的地方推行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多个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和资源,构建统一的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有的地方实行编制实名制,对编外的、混编的都明确登记在册,并且向社会公开,让社会监督,从制度和管理上解决“吃空饷”、在编不在岗、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等问题。这些方面的改革,各地要继续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中直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地方机构设置和编制调整。
    地方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各地要按照中直的统一部署,把这项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敢啃“硬骨头”,义无反顾、一抓到底。要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直八项规定结合起来,实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省级党委政府要负总责,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加强对本地区改革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强化责任,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中直报告。中直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督查。要严格机构编制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直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断向前推进。
【美文赏析】
改革当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这是对改革攻坚提出的新要求,即改革当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金融改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从年初开始,中直一系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密集出台,彰显了中直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当下中国的改革,总的看,改革势头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囿于既有利益,不愿意真改;纠结于潜规则的束缚,不敢放手去改;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良策,不知如何去改的问题。
  结果在一些地方和部分领域,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慷慨激昂高喊改革加油的人不少,埋头苦干真正为改革助力的人不多;避重就轻式的外围性改革多,刮骨疗毒式的根本性改革少。因此,当下改革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实,着力提高改革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必须找准改革的着力处。
  尽管今日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全面深化改革不等于四面出击,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有的放矢、抓住要害、切中肯綮,在根本性问题上、在关键性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必须一以贯之的基本遵循,也是当前解难题、办难事、克难关必须善于运用的重要方法。
  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必须要进一步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如果不能进一步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改革就无法实现。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稳定性,获得利益多的群体会想方设法维持这一对他们有利的利益格局,这就会让改革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推进起来不那么顺利。即便是一些已经明确方向的改革,也存在着“议”了事,“决”了策,却没有“行”,没有“效”。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难题的另一面是机遇。一旦破解了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强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提高改革的实效性不能回避改革的实际效果。
  要想使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不仅要在“理论上讲得通”方面动脑筋,更要在“实践中如何做得到、做得好”方面下工夫,探索并遵循改革规律。
  真正有实效性的改革,必须既有大局观,从宏观着眼,又能统筹好中观、微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妥善处理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等等。综合了所有这些因素后,改革才是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创新。
  更进一步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制度系统的变革,就需要对一些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制度做出重大改革,优先推进一些基础性制度的改革,而不能隔靴搔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如,正在推进中的财税体制改革,从表面看好像是为了解一时之弊,让地方政府不再依靠“土地财政”,抑制房地产泡沫,其实这项改革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这一现代财政制度确立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乃至更好发挥中直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等重大问题的解决才会有基本制度基础。
  又比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绝不是为了把农民手中的土地拿过来让城市有地可用,而是要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让现在的城镇常住人口都能分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全部内容,这既是实现亿万农业人口转移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项重要制度准备。
  责任是否明确,决定改革能否落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要建立“改革责任机制”,只有真正做到明晰责任、明确分工,奖励尽责者,问责失职者,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激励改革创新,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各牵头单位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大年度工作要点的推进落实力度,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
  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只要我们敢于担当、积极有为,不断提升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在中直的坚强领导和部门及地方的扎实努力下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题目与解析来自网络,仅供参考。非小军师内部培训材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小军师面试”或“小军师遴选大讲堂”

使用QQ“扫一扫”功能添加“面试报名咨询”或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面试报名咨询”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最新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实战派辅导 浸泡式学习

回到顶部
  • 客服电话

  • 1316750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