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
有的明降暗升,有的拆解销售假降价,有的明降实未降……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份发文要求确保今年9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然而一些景区却在降价中耍起了花招。北京两处国家4A级景区红螺寺和青龙峡把从未执行的70元门票作为基准线,说是降到了54元,其实景区一直执行的都是这个价格。江苏无锡的鼋头渚风景区宣称把门票价格由原来的105元/人次降为90元/人次,是拆解出了景区车票和船票另收费,实质上一分钱都没降。国家5A级景区——湖南崀山风景区今年9月门票由原来的170元/人降价到136元/人不过原来观光车免费坐,如今观光车要单独收费40元,相当于景区收费不降反涨了6元。
【热点解析】
景区降价“假摔”,说到底还是因为过分依赖门票经济,有的景区门票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一些地方发展思路不活,缺乏大视野,把发展旅游业简单地理解为“办景区卖门票”;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把许多“额外负担”强加在门票价格中;还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把景区的门票收入挪作他用。一方面是严重依赖门票,另一方面是现行门票价格机制对不合理定价缺乏有效约束,共同导致不少景区的门票被连年推高。
长期来看,高价门票并不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门票降价后,短期内可能会对景区经营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但地方政府和景区要学会算“大账”,以持续可发展的定力,在门票经济的短期利益诱惑与长远发展的大计之间作出正确选择。只有转变发展理念,摒弃门票依赖,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充分释放旅游消费需求,才能推动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旅游需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为全民共有,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理应回归公益属性,秉持旅游惠民、旅游为民的发展理念,以公共资源全民共享、景区服务费用游客合理分担为取向,将游客付费范围限定在所享受的景区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抑制国有景区涨价的冲动,让门票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题目与解析来自网络,仅供参考。非小军师内部培训材料。)实战派辅导 浸泡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