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视频

中直
遴选

华东
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
华中
湖北湖南河南
西北
新疆宁夏陕西甘肃青海
东北
黑龙江吉林辽宁
华南
广西广东海南
华北
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西
西南
重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
2015年12月5日山东省青岛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深度解析

小军师遴选 xiaojunshilinxuan.com   2019-10-12 

收藏 打印 【字体: 】 来源网络

[小军师遴选导语]新仕途教育小军师遴选中直、省市遴选笔试冲刺班、长线班、一对一辅导预约报名中!最新一期笔试强化班马上开课!小军师课程咨询QQ857118361;电话(微信号)13167500566
欢迎加入【2020年中直省市遴选学习】QQ群聊号码:916623135
2015年12月5日山东省青岛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深度解析
第一题:论述题
针对“十三五”规划,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请谈青岛发展思路。
【深度解析】
 “十三五”规划是新鲜火热出炉的遴选考点,也必将是中直遴选、各省市直遴选考试的核心考点,各位遴选考生务必熟知。
 1、今年四月中旬,国家对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出了工作部署。近期,笔者参加了到华南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部分区域与城市的调研活动,结合青岛实际,认为“十三五”规划期青岛需要为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作出城市最大的贡献;需要抓住建设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重大机遇,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重点,把改革贯穿始终,把推进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作为率先发展的总指向。从总指向出发,聚焦聚神聚力,以新思路、新气魄、新举措、新模式,实现保持定力、深处发力、挖掘潜力、借好外力,促使青岛更加充分地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中国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枢纽城市、世界海洋经济发展领军城市的巨大功能。
 主要指向一,紧随国家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
 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运行趋势,进入了“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合作互补发展、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时代,其核心内容是以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为顶梁柱和成熟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及成熟型中心城镇为骨架,发挥大中小城市的纽带作用,构造“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生产力空间配置体系;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驾驭生产力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进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历史发展时期。新时期一个重大标志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向全面建成成熟型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跨越。“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把握住城市所面临着的发展机遇,及时准确打开真正适合青岛实际的发展“机遇窗口”。
 主要指向二,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同步并举发展。 “十三五”规划期谋定城市发展规划,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建设为重心的指导方针。青岛要科学把握党与社、政与社、社与社三大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城市民生事业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社会体制现代化、社会管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文化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社会平安现代化、城乡社区现代化等为基本标志,建成与城市现代化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和稳定发展,使青岛成为美丽中
国标杆城市。
主要指向三,采取又好又快“速度模式”实现长期稳增长。
2013 年 青 岛 市 完 成 GDP8006.6 亿元,同比增长 10%,比全国 7.7%的增 长速度高了 2.3 个百分点,比山东省 9.6%的增长速度高了 0.4 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与计划单列市的比较排序中,列广州 15123.0 亿元、深圳 14309.8 亿元、成都 9000.0 亿元、武汉 9000.0 亿元、杭州 8343.5 亿元之后,位居第 6 名。面对国 内城市激烈的竞争,青岛“十三五”规划期需要按照新常态理念指导的战略部署,采取又好又快“速度模式”的发展方式。根据测算,青岛拥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拥有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高水平调度好经济运行, “十三五”规划期 GDP 可以保持年均 9.2—11.7%的速度增长水平,调整的区间为2.5 个百分点;在“十三五”规划期末实现 GDP 的目标指向是接近 2 万亿元。
 主要指向四,提高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水平,深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补齐影响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及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未来产业的短板。
 “十三五”规划期在构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中国经济将发生全面而深刻的结构性调整与变革。青岛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需要实现城市结构由工业主导型转向现代服务业主导型结构,要素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结构,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结构形态,坚决补齐结构性缺陷的短板。 一是补齐影响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短板。2013 年青岛服务业占 GDP 比重首次超过 50%,达到 50.1%,标志着城市已初步实现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新结构的发展目标,促使城市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结构性缺陷的短板。“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导向,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全面推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要着眼于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商贸物流服务业、楼宇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是补齐影响发展新兴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及现代形象产业的短板。青岛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必须下大力调整城市第二产业结构,形成与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制造业生态。“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进一步提高新兴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对曾经为城市带来荣誉的传统制造业,要从城市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的变化视角出发,敢于及时的实现梯度转移,使发展空间实现“腾笼换鸟”,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落在实处。
 三是补齐影响释放农业现代化动力的短板。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以确地、确权、确利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充分激活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产,让其再一次释放澎湃动力;以新型城镇化是稳增长的新动力、促进就业的稳定器、扩大消费的倍增器、增加投资的加速器为指导理念,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不同类型村落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四是补齐影响发展未来产业的短板。青岛谋定新兴产业发展极其需要在“十三五”规划期以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为城市未来产业,加快补齐影响发展未来产业的短板,使之尽快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
 主要指向五,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杠杆的能力与水平。
 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在“速度模式”的推动下,创造着惊人的城市影响力,要保持这种影响力,需要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杠杆的能力与水平。“十三五” 规划期青岛要以提高建设财富中心水平为抓手,紧随金融等杠杆行业放宽、搞活、规范的改革取向,促使城市内外双向投资稳定增长,促使城市股权、期货、基金 市场更加活跃,促使城市金融体系更快与国际接轨。同时,面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资本市场变化非常快的现状,青岛要充分把握政策机遇,踊跃参与国际信用 评价体系等工作。
主要指向六,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需要深入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中,不断提高强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要借鉴全国在深 圳等 7 个城市进行碳交易试点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认真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碳种类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完备等问题;完善碳交易新政,严惩弄虚作假。青岛 还要借鉴国家在福建进行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经验,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山清水秀、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 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实现良性发展,真正变发展蓝图为美好现实。
 主要指向七,完善规划设计体系,对城市空间进行精雕细刻,建成兼具内涵与时尚的文化都市。
 “十三五”规划期,城市实现经济率先发展需要做到城市总体规划率先转型,以规划转型引领城市转型,驾驭现代城市发展规律,追求更高的城市品质,使城市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内生增长、底线控制、公共战略这四大原则。青岛要按照五位一体的总要求,实现城市功能布局与空间布局相统一,功能空间与经济空间相统一,建立成熟型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统筹城市功能发展设计规划,营造高质量的宜居宜游环境,使之成为兼具内涵与时尚的文化都市。建设文化都市需要全方位保护文脉,主要表现为保护城市特色、历史文脉和积淀起来的丰富人文信息;尊重自然形成的优美山水环境,避免破坏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切忌在城市建设中出现随意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的做法;城市规划建筑要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政绩和经济利益必须要让位于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特色,不能随意抄袭、模仿和简单复制;统筹环境景观设计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秩序管理,提炼城市文化遗传基因,形成城市审美感与辨识度合一的城市色彩,彰显城市空间特色与魅力,以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
 主要指向八,要站立改革开放的潮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深入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不断提高打造创新世界价值链水平,使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细分化国际市场空间。一是以调整进出口结构为主,加快外贸进出口方式转型,加快提高进口商品比重,扩大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进口;保持和开拓出口市场空间,既牢固拥有传统出口优势,又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数个城市商贸大市场,使城市成为世界性商品交易之地。二是以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主,加快转变外贸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更加优质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宜商区域竞争力水平,使城市成为内外资踊跃投资
 3之地。三是以打造人才之城为中心,实现服务贸易创新业态大发展,使城市成为 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之地。四是以发展创意产业和紧随最新科技潮流为主,加快外经贸科技创新步伐,建立适应产业生产力发展的外经贸产品结构;以创新工 艺流程和使用特种技术,实现产品环保化、功能化、复合化为主,加快城市制造技术升级。五是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加快管理能级提升;推动城市由 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向定价中心转型。六是以提高打造创新世界价值链水平为轴心,努力融入全球产业与贸易分工体系;全面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精心营造提升城 市国际化水平的条件和环境。
主要指向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城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智慧城市,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水平。
 “十三五”规划期,大数据、云计算、3D 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学技术都面临着重大突破,并促使经济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样, 以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投入主导推进经济增长必将让位于科技创新这一新引擎,科技创新成为主导推进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青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 智能、绿色和可持续为鲜明标志,主导推进经济增长,率先建成城市国家创新体系,使之成为城市集聚全球创新研发力、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原动力的源泉。主要 发展指向,一是以城市主体性创新功能区、“产学研”大平台、企业技术中心或 “慧谷”为主体内容,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形成完整组合拳式的创新体系。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引进名校名院名所的 步伐,建设越来越多的重点实验室。三是以原创成果、集成创新为主导,促使企 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不断提高城市集聚世界前沿学科与科技原创成果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成为国内外领军企业与领军人物生长与成长最佳空间的运行 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科技高地与尖端领域规模发 展水平。城市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使产业与基础设施完整连接起来、生产与科技要素全部流动起来,各种市场统一起来,形成直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主要指向十,提高以港兴市水平,按照建设自贸区的标准,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
 “十二五”规划期青岛大交通体系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使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的“桥隧新时代”。“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更加充分发挥拥有的比较区位优势和经济地理优势,在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中,围绕海湾型国土空间发展生产力,发展大港口经济,不断提高以港兴市水平,建立和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海湾型城市经济结构,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国家物流中心、国家贸易中心、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
 发展大港口经济,几乎是所有沿海城市谋定未来都要确立的发展目标。青岛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物流业大发展的机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十三五”规划期要以强化物流、方便人流为中心,以无缝连接为目标,适应交通模式多样化、便捷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完善城市进入“桥隧新时代”客观所需要的立体交通体系,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加快推进发展连接世界和国内重要“海、空、陆”港口的现代综合运输通道,提升中转与集疏、集散水平,使城市成为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最便捷的人流集散中心。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按照建设自贸区的标准,提升“海、空、陆”港口的开放门户功能,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口岸建设;发展和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高地和开 放园区;加快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步伐,培育和壮大与大港口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加快提升港口金融、商务 商贸、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功能,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服务外包、履约、结算等方面,实现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全接轨;加快推进发 展海关特殊监管小区域,不断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水平,实现口岸现代化、通关便捷化等。
 2、关注下:《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 年 11 月 26 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参考答案】(2072 字)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发展思路
 作为第一批被列入海洋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区域,我市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实施 4 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 效显著,引领和带动了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抢抓机 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十三五”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基础,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发挥本土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按照 产学研用一体化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示范,探索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在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一批有核心竞 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化产业链,培育和壮大若干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形成海洋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海洋经济领军城 市。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结构、速度、效益、质量协调统一 的良性发展格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初步形成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在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影响 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二、重点任务 (一)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 面向服务公众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拓展资源空间、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
大需求,针对海洋生物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环节,开展现代工业化海水养殖,为发展壮大海洋生物产业提供持续、稳定、优质的生物资源。
发展海上养殖动物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海水循环利用率达 90%以上,具有完备的健康养殖管理系统,形成食品安全的高标准养殖产品生产体系。发展深远海 网箱养殖,具备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适于深远海环境的规模化运行能力和运营模式。
(二)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
 选择竞争力强、显示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海洋生物创新医药、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生物材料产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规模化生产、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支持骨干企 业发展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做精。
(三)海洋装备
 围绕国家海洋开发、海洋防灾减灾及海洋安全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海洋装备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装备,提高海洋装备国 产化率。
(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
 紧密围绕沿海和海岛地区经济创新发展需要,以“性能高效、成本经济”为指导原则,形成海水预处理、海水淡化、浓海水资源化全流程科技创新链条,从 核心技术突破、关键装备制造与集成示范应用等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着力改变海洋产业平台建设基础差、投入少、不成体系、产业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建设基础资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大数据等平台,并根据协同创新和国际产业协作需求,打造跨领域、跨区域和跨境产业技术协作平台,支撑和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一)产业机制创新
 围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基础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成果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平台,构建产业技术研发、中试和公共服务等急需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共享体系,打造跨领域、跨区域和跨境产业技术协作平台,解决海洋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共性问题,形成产业可持续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二)政策扶持加大
 按照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中直财政引导资金直接补助地方,财政资金采取年度目标考核、滚动支持、地方包干使用。同时,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地方财政和社会投入资金可综合运用财政直接补贴、贷款贴息、政策奖励、以奖代补、风险投资、风险补偿、保险、担保以及 PPP 等多种方式手段,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灵活优势,加强与所在地金融机构的衔接,引导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海洋经济。
 各区市上报的项目经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批复总体实施方案后,市财政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对中直财政补助资金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拨付部分启动资金,第二年及以后年度补助资金,市财政局、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示范项目年度任务考核结果拨付。考核通过的,拨付后续补助资金,未通过考核的,后续补助资金不再拨付,并视情况扣回以前年度补助资金。
 (三)管理措施改进
 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支持方向和范畴,对各示范省总体方案进行评估批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 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在立项、管理、考核、评估的作用,管好、用好政府专项资金,按照已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好示范项目,切实把公共财政支出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第二题:论述题
第一问:青岛要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如何评价?
【深度解析】
“39 条”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
■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人才、信息、技 术、管理、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富集,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企业研发人员和发明专利占全市的比重力争达到 80%,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投入占全市的比重力争达到 90%,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创新价值得到更 大体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现代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把青岛打造成为 特色鲜明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总体要求
1、总体思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好“三创”发展战役,就是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以科技为要、人才为本、教育为基、文化为魂,推动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的全面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打造创新之城。创新驱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
——打造创业之都。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文化氛围浓郁,创新创业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效果突出
 ——打造创客之岛。创客群体激情迸发,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创客精神广泛传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涵,创客空间无处不在
2、基本原则
 ——创城市观念之新。坚持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城市观念引领创新行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源动力 ——创体制机制之新。着力破除科研人员、企业家、创客、创业者创新创业的障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全速发动创新驱动引擎,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能量
 ——创产业模式之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海洋+”,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创发展氛围之新。发挥青岛本土优势,寻标对标先进城市,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把青岛打造成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3、主要目标 营造鼓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制定《青岛市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 年)》,创建知识产权强市
■完善专利创造、运用激励政策,重点支持 PCT 国际专利申请,强化专利转化运营
 ■推进版权免费登记,实行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补贴制度争取设立市知识产权法院,完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制度
■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管理体制■争取设立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山东分中心
5、建设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逐步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号” 
■打破行政审批中介机构行业垄断
 ■建立规范透明的政府投资预算项目公示、查询制度,完善符合市场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和投资者参与机制
■加快建立全社会征信体系
6、改革产业准入和监管制度
 ■落实国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改革举措■出台企业投资便利化改革试点方案
■改革产业监管制度,将注重前置审批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市场综合执法平台,强化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联动
7、健全要素价格倒逼创新机制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落实“两高”行业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式电价和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
 ■完善市场化工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期制,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模式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8、完善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规划、计划、政策、标准等研究制定中吸收更多企业家参与,扩大其话语权
 ■对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校院所组织实施
 ■鼓励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攻关,政府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和间接投入等方式予以支持
■到 2020 年,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力争突破 15%9、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发挥大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搭建新型创业平台,培育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简化认定评审程序,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等激励政策
 ■加快实施“千帆计划”,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券试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10、健全创新产品采购政策
■完善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
■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创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加快落实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
■大力支持民口企业、科研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采购范围激发高校院所创新活力 11、支持高校院所深化改革
■鼓励和支持高校院所结合地方需求适当调整学科(课程)设置,设立青岛发展研究院和专职专岗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
■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推行“双导师制”
■鼓励人才在企业、高校院所之间双向流动,高校院所可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选聘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兼职兼薪
■允许和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经单位批准,带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
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
■到 2016 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孵化科技型企业过百家12、支持引进院所创新发展
 ■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要加快引进高校院所、企业在青设立研究生院、应用类研发机构或成果转化基地,到 2016 年全市新增引进机构 20 家以上
■创新院所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加快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引进院所应组建成果转化平台公司和创业投资基金,开展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
 ■推进引进院所派驻人员“五险一金”实施本地化管理,允许享受青岛人才落户、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以及职称评审等政策
 13、提升高校院所产业技术支撑能力
 ■支持高校院所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开展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联合基金财政出资比例
 ■支持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合同科研等方式,组织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孵化育成新兴产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14、赋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
 ■高校院所应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申请、运营权责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赋予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鼓励科技成果在技术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交易
 ■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成果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
15、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
 ■鼓励高校院所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部分不低于收益额的 80%
 ■国有企事业单位对职务发明完成人、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
16、加大科技人员股权激励力度
■出台创新人才股权激励办法,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高校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的,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 (含管理岗位技术人员)的股权比例不低于 50%
■建立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制度,按照“人在股在、人退股退”的原则,
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
■落实科技人员取得股权奖励收入优惠政策,可在 5 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17、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和奖励制度
 ■将专利创造、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审与岗位考核中,发明专利转化应用情况与论文指标要求同等对待,横向与纵向课题指标要求同等对待
■推进国家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工作
■改革市科技奖励制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贡献,在科技进步奖中增加对人才团队、科技创业者以及海洋领域创新的奖励,增设专利奖打造大众创业生态体系
18、加快构建众创空间
 ■推进“创业中国”青岛示范工程,编制众创空间发展规划,分行业、分区域、分层次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
 ■实施“青岛大众创业工程”和“创业青岛千帆启航工程”,加强政策集成和资源共享,打造主体大众化、空间多样化、服务专业化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 19、培育壮大创业群体
 ■实施“万名大学生聚青创业计划”,开展“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系列活动
 ■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业实践可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
 ■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优秀人才到孵化器创办企业 ■深入实施“青岛英才 211 计划”和“青岛 111 引才工程”,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基金,出台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及团队等政策
■制定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20、推进孵化器转型升级
 ■出台孵化器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推进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在旧城、旧村、旧厂房改造中,优先保障孵化载体建设用房、用地需求,用于改(扩)建孵化器和新型创业公寓
 ■鼓励利用科教、工业和其他商务设施用地、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留用地或物业等建设孵化器
■高校院所在已划拨的科教用地上改(扩)建孵化器的,容积率可适当提高21、提升创业服务能力
 ■加强创业辅导,鼓励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大力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创业服务队伍
 ■各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要加大力度引进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创建服务品牌,对成效显著的机构,市、区两级给予支持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创业大赛、沙龙、路演和训练营等各类创业活动
 ■到 2016 年,创业导师超过 1000 人,创业服务机构超过 500 家
22、加快千万平米人才公寓建设
■各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要在创新创业人才相对集中区域,统一配建周转公寓或购买存量房出租给创新创业人才居住
 ■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建设租赁型人才周转公寓,或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租用商品房出租给创新创业人才居住推动创客群体蓬勃发展
23、开展全城创客行动
■重点推动以大学生、海外留学人员、科技人员以及技能人才为骨干力量的创客实践活动
 ■各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应按“一区一街一基金”要求,利用现有设施,大力推进创业街区建设,强化金融支撑,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 ■推广海尔“人人创客”模式,鼓励企业成为新型创业平台,为内部员工和外部创业者提供“供应链+创投+市场”资源支持
 ■高校院所应加快发展创客教育,建立创业网络大学、创业学院和技术转移研究院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实现“一校所一基地一基金” ■鼓励孵化器设立创客专区支持多元化主体打造“零收费”创客空间,提供平台、食宿等服务,市、区两级给予补助
24、搭建创客服务平台
 ■加快智能硬件、众研众筹等各类服务平台建设,为创客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
 ■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开放实验室资源,其中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要向社会开放,为创客提供开源软硬件、检验检测、试验加工等无偿服务 25、培植创客精神
 ■在大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创客教育,建立实践基地和科普基地,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鼓励开展创客交流活动,搭建创客与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导师的互动平台,分享创意,促进合作,传播创客文化,弘扬创客精神 ■举办创客产品大集、创客活动周、创客大赛等各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客、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强化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26、壮大创业投资规模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效应,逐步扩大海洋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基金规模,提高天使投资基金财政出资比例
■城投、国信、华通等国有平台公司应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落实促进创投机构发展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投资类企业给予落户补贴27、加大科技信贷、保险支持力度
 ■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保险等发生的损失给予一定比例补偿
 ■商业银行应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争取国家在我市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出台金融机构创新奖励政策
28、强化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优先股
 ■支持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做大做强,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和服务
■争创国家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机制 29、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对开展国际研发合作项目所需付汇,实行研发单位事先承诺,商务、科技、税务部门事后并联监管
■对科技人员因公出国进行分类管理,放宽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政策■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积极申办青岛自贸港区
 ■争取将我市列入中日韩自贸区协定框架下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保税进口”模式试点
 ■建设“一带一路”陆海空多式联运互联互通综合贸易枢纽 ■对研发所需设备、样本及样品进行分类管理,采用重点审核、抽检、免检等方式,提高审核效率
30、优化境外创新投资服务
■鼓励上市公司海外投资创新类项目
 ■支持本地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在投资审批、外汇管理、金融保险、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简化办理手续,将境内直接
 ■投资业务和境外直接投资业务下放至银行办理,为企业和个人开展境外创新投资提供便利
 ■推进实施境外投资备案制,强化境外投资政策服务和监管机制,完善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31、支持国际创新平台建设
 ■鼓励和吸引海外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跨国公司在青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平台
 ■支持企业对接海外优质创新资源,并购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建立跨境联合研发中心,重点推进青岛高速列车全球技术创新中心、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总部、国际海洋创新联盟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产业模式创新
32、创新发展“互联网+”
 ■制定“互联网+”发展规划,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
 ■推进“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商务”、“互联网+文化”等各领域发展,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加强载体支撑,推进千万平米软件园建设 33、创新发展“海洋+”
 ■制定“海洋+”发展规划,推动海洋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载体等深度融合
■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汇聚高端人才,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科研中心
■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以“一谷两区”为重点,打造海洋创新高地,提质发展海洋经济,彰显青岛城市特色 34、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青岛制造 2025”等重大工程,以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 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跟踪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技术预测研究,超前培育石墨烯、深海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未来产业
35、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出台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加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服务,大力推进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科学普及和综合科技 服务,打造功能全面、梯度发展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加快专业机构和人才引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普惠性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建立科技服务业统计制度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36、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科技创新高层议事协调机构,统筹领导、协调全市创新创业工作,构建“大科技”发展格局  
37、加强创新政策统筹
 ■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政策、规划、改革措施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强化军民融合创新,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8、完善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对区市政府、功能区管委科技创新的考核,加强对创新驱动政策、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
 ■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地方的绩效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作为优先列入政府共建支持的重要依据
39、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客文化
 ■在全社会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为人先、脚踏实地的城市观念 ■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活动品牌,推出一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讲好青岛创新创业故事
【参考答案】
青岛提出“三创”部署具有深刻的考虑,是顺应国家发展、时代潮流、青岛优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创新是大势所趋、创业是万众需求、创客是时代呼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与深化改革开放并驾齐驱的一个新的动力和发动机。 我国经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红利对经济的推动力呈现递减趋势。青岛“三创”将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互 联网+”和“海洋+”,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强化服务支撑,大力推进创业服务、金融服务和行政服务创新,为创客创新 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从青岛层面讲,“三创”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常态”而采取的重大应对举措。
 首先,我市人均 GDP 已经跨越 1.5 万美元,已进入富裕社会发展阶段,新的阶段需要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与之相对应,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动力都将发 生新的变化,“三创”无疑为这种变化提供新的支撑因素。
其次,我市经济结构也要适应新的变化。综合来看,青岛市的一、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不高。“三创”战略,为青岛未来发展找到新的发展动力,新的推动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再次,青岛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这为“三创”提供了很大的发展 平台;同时,青岛实施全域统筹战略,打造大城市发展框架,大大拓展了青岛城市发展空间,为“三创”战略实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第二问:为了上述“三创”,青岛要打造“众创生态”,请预测打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
青岛打造“众创生态”面临的问题:
“众创生态”在我国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大部分“众创生态”起到了服务企业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须警惕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弊病。
1、专业程度下降。“众创生态”扩张速度过快,前期评估不足、规划不周、 定位不准、忽视地区差异性和行业特色等,导致“众创生态”专业程度下降。盲 目上马、供给过剩,一味的“跑马圈地”易形成资源浪费。
2、盈利模式单一。我国大部分“众创生态”普遍面临着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市场资本未被激活,持续盈利困难的问题。
3、区域发展失衡。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众创生态”的认识程度、政 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我国大众创新创业及“众创生态”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 区域性失衡。 4、市场准入不畅。“一址多照”政策尚未完全放开,集中办公区登记制度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众创空间的发展。
二、建议
1、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畅通绿色通道,推行“集中登记”,为众创空间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帮助企业及时完善各项手续,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2、深化融资服务,鼓励社会投资。多层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众创空间顺利运营。
3、加强政府引导,提供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要为众创空间与科研机构、高校、律所、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对接牵线搭桥,开展合作研究、 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品科技含量,引导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
4、扩大社会影响,优化创业环境。定期发布发布公益性广告,并借助媒体、 微信微博平台、官方网站等宣传媒介对众创空间、“三创”政策等进行宣传,提高“众创生态”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吸引创业者和专业人才加入, 吸引投资机构、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等机构参与投资创建众创空间。
第三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邻避运动在中国内地也成为一个突出现象,备受关注。有学者称,邻避运动构成当前中国“社会运动的日常形式”。
 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建立垃圾焚烧厂、变电站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市民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又不愿意一些公共设施修在自己家门口。
问题 1:请你谈谈对“邻避”运动现象的认识。
【深度解析】
“邻避运动”起源于欧美,在亚洲,也先后在日本、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
掀起浪潮。有舆论认为,“邻避运动”在现代社会中在所难免,但中国的情况却有不同,官方媒体以新加坡、日本等国的 PX 工厂为例,向民众做解释,却依然无 法消除人们建立在不信任基础上的恐惧。
“邻避运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法制、政府管理和公民参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如能应对得当,相信也会对政府改革和体制转轨形成积极推动。 但事实证明,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从观念到行为,还未能跟上这种变化。在当下政府公信力、相关法治规范、民意表达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均有缺失的中国,如何 成熟应对挑战,已成为当政者亟需正视的现象。
【参考答案】
邻避效应是社会失灵的表现之一,指成果受益者只愿意付出与其他人等价的 成本,而不愿付出高额的成本。社会存在邻避效应是人之常情的表现,是理性经济人与非理性社会人纠结的结果,应循理解决,不能简单、粗暴处理,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解决。
 首先,一些项目本身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伤害风险,属于邻避项目。一方面,其产品或原料可能存在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伤害风险,长期反复直接接触或大量吸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另一方面,这类项目在建设营运过程中会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其次,多年来,地方政府抓 GDP 快速增长,企业忙财富积敛,牺牲发展质量换取经济增速,加之官商创租寻租、腐败行贿和利益输送,致使地方 GDP 和社会福利的快速增长难掩社会公平与信任的流失。社会经济呈现出低质量增长模式,公众目睹环境逐渐恶化,开始日益焦虑健康安全,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不信任,放大了建设项目的邻避效应。
问题 2:针对“邻避”运动现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深度解析】
城市“邻避危机”的成因、态势及治理对策
“邻避”或“邻避现象”(Not In My Backyard,不要在我家后院),由 O'Hare 在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提出。为满足大众生活需求而兴建的垃圾处理厂、火葬场、变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项目选址区居民的 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容易引发公共危机或群体性事件。在城市化加快推进的今天,由“邻避现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威胁社会稳定,笼统的、无原则的停工停 建停业至多是“治标”,事前充分预警、事中有效管控、事后妥善处置才是“治本”。
   
一、原因分析
 “邻避危机”是城市化进程的衍生物和副产品,也是社会失灵的表现之一。导致“邻避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因为这种负外部性在地理上的分配是不均衡的,这使得邻避设施的成本集中在少数居民身上,而邻避设施所带来的收益却为区域内多数居民所享有。同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非制度化生存现象”,即人们在遭遇某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是依据明确而稳定的制度来解决,而是依靠非制度的方式。不同群体争取利益的能力和资源差别悬殊,弱势群体在这一过程中普遍存在失落、不满、无奈情绪,一旦这些情绪发酵成敌视态度,就极易引发社会动荡。
 一般来说,群体性事件具有外显性和客观性,社会心理则具有内隐性和主观性,任何群体性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社会心理动因。从心理和认知层面来分析,导致“邻避危机”还有以下五大因素:第一,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缺失公信力。一旦政府的环境补偿方案不公,就会采取过度的自我保护措施。第二,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人往往缺乏对邻避设施的充分了解,容易接受一些不准确或错误的信息,在主观上缩小项目的正面效应,夸大其负面后果。第三,狭隘、局部的站位。“只要不建在我的后院就行”,“凭什么由我们来承担应该整个社会承担的后果”,这些都是在缺乏社会责任感时可能出现的狭隘观点。第四,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对抗性情绪和行为会加剧社区、居民对邻避设施可能威胁的主观预期,形成恶性循环。第五,风险沟通不顺畅。关于邻避设施建设的决策过程中不够透明,导致选址区居民强烈质疑该决策的公正性。一个垃圾处理项目,还没开工就先收获满地的“情绪垃圾”,这不一定是项目本身不环保,而是决策程序不“环保”。
二、发展态势
 当前,全国范围内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主的“邻避危机”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有:2007 年 6 月,数千名厦门市民上街游行,反对引入海沧 PX 化工项目。2008年 1 月,沪杭磁悬浮上海段百余名居民高喊“反对磁悬浮、保卫家园”口号,并发展成为每天晚上的“散步”游行。2009 年 10 月,广州市番禺区数百名业主签名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2011 年 8 月,大连市民集聚在市政府门前,要求福佳大化 PX 项目搬出大连。2013 年 5 月,中石油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及“昆明 PX 项目传闻”引发舆论轩然大波。2015 年 4 月,漳州古雷 PX 项目发生大爆炸,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增速保持在 29%,邻避冲突已成为转型期社会的新冲突源。
 就浙江而言,2013 年全省城市化率超过 64%,至 2020 年全省可用城市建设用地仅为 4900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与用地规模不断萎缩的矛盾,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更小的范围内为更多的邻避设施寻找合适地点,增大了“邻避危机”发生概率。相比于早年的金华东阳画水镇事件、绍兴新昌药厂污染事件、湖州长兴蓄电池厂污染事件、杭州西城年华小区居民反对精神病医院进驻小区事件、海 宁晶科能源公司群体性事件等,2012 年宁波镇海 PX 事件和 2014 年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已上升为动辄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并呈现出了一 些新特点、新动向。比如,因偶发事件和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事件发生后往往引起连锁反应,蔓延迅速,难以控制;涉事人员成分 复杂、动机多样,特别是“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进来;行为方式越来越趋向于采取各种极端手段和违法行为,带有强烈的对抗性、暴力性色彩等。
三、治理对策
根据“两个半球理论”(发展半球和治理半球的不匹配),目前中国“邻避
危机”治理的体制机制与城市化快速推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浙江亦是如此。 新常态下,高风险、多因素、动态性成为浙江城市“邻避危机”治理所面临的新背景,政府不能再自上而下、通过发号施令来“管控”、“救火”和“善后”, 而要以法治精神来引领社会治理,以法律规范来实施社会治理;不能再采用单一的、片面的方式,而要施行综合性的、常态化的治理措施,推进主体多元化、方式民主化、管理协作化、上下互动的城市“邻避危机”治理新模式。
  
  1.总体思路
 (1)坚持民主促民生,推进民主治理。在实施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特别是容易导致“邻避危机”的重大项目,应建立以“四问四权”为基础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办不办”问情于民、“办什么”问需于民、“怎么办” 问计于民、“办得好不好”问绩于民,真正落实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 监督权。
 (2)打造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多元治理。政府不再是实施公共事务的单一主体,第三部门组织甚至是私人部门都要介入公共事务,成为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从浙江的实践来看,社会复合主体是以推进社会性项目建设、知识创业、事业发展为目的,社会效益与经营运作相统一,由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共同参与、主动关联而形成的多层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治理主体。
 (3)完善社区体制,推进基层治理。社区已成为众多社会问题集中沉积的区域,社区治理不仅涉及国家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公共领域的塑造,也关乎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要求,根据城市“邻避危机”治理的需要,培育多层次、多样式、多类型的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
 2.具体对策
 (1)改革公共管理意识。随着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政府应主动转变思维模式,保持包容心态,放下对手意识,站在公共利益立场,保持客观中立态度,创造公共对话空间,吸纳各方意见建议,让民众诉求得以充分表达,使其利益能受到应有尊重,便于纠纷化解和矛盾解决。
 (2)加强顶层制度设计。邻避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促进有效的公民决策参与的问题。“邻避危机”的背后是多元利益的博弈与冲突,防止冲突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制度设计与政策供给,优化决策过程,构建公众参与平台,通过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并达成共识。让公众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全过程,不断完善政策的试错、纠错机制,将自上而下的“决定—宣布—辩护”模式优化为“参与—协商—共识”模式,从传统的“成本最小化”原则上升为“影响最小化”原则,最终达到“阻力最小化”效果。
 (3)培育成熟负责任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邻避危机”应对过程中,政府应善于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妥善处理同各社团组织的关系,把更多的决策交给社会去博弈,交给社会组织去负责,增强他们社会整合和利益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社会利益、价值等方面共识的达成。
 (4)完善利益损害补偿机制。因地制宜地以受害程度或距离邻避设施的远近为分配补偿的标准,最大化地促使环境补偿合理。适时建立邻避设施专项基金,平衡各方实际利益,通过货币、非货币两大类补偿方式,全方位保障受邻避设施影响的民众权益。货币补偿可包括税费减免、直接拨付金钱等;非货币补偿方式可包括增加公益性设施、房屋置换、医疗服务、就业提供、小区环境改善等。谈判手法要灵活多变,补偿标准要前后一致,确保补偿机制的公开、公正、公平。
 (5)做好邻避设施风险评估。邻避设施的兴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居民对风险不确定性的担忧,做好邻避设施风险评估,有助于缓解居民对潜在风险的恐惧,增强选址区居民的接受意愿。邻避设施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认定、风险估计、风险评鉴与风险沟通,前三个是技术分析,风险沟通则是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沟通。健全社会矛盾动态排查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分析研判、分级预警、责任倒查等制度,提高对不稳定因素的预知、预判、预防能力,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降低爆发“邻避危机”的可能性。
 (6)提升舆情应急系统。城市“邻避危机”具有产生的瞬间性、爆发点的偶然性、发展趋势的危机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性等特征。基于物联网的“邻避危机”智能处理系统,依赖云计算完成的事件智能建模组件和处理知识匹配组件,通过SOA 架构搭建实现 Web 服务响应调度的应用层,从而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事件协同和及时处理,解决事件中预警和处理不及时问题。配置专职人员加强网络舆情监控,遵循“面向公众、最小干扰,严格审核、统一发布”的原则发布预警信息。要优化推进公务微博建设,重视与民间“意见领袖”的即时沟通,共同构建理性、客观的全媒体舆论氛围。
 总之,“互联网+”催生社会治理新变革,政府应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心理层面,妥善协调和疏导“邻避现象”,避免一般性的邻避冲突激化为“邻避危机”,这对当前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答案】
 考虑到邻避运动本身具有积极的效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化解邻避困境:
 第一,便捷公共信息的获取,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公民不知情或获取信息门槛高、利益表达渠道窄、地方政府回应诉求滞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都能导致邻避效应。因此,政府等公共信息决策部门要及时回应利益群体的诉求,吸收、整合民意,形成对决策输出的实际影响。
 第二,完善公共补偿机制,化解邻避项目的矛盾。邻避设施牵涉到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都具有正当性。如果要两者兼顾,就需要探索建立公共补偿机制,让受损的少数人获得利益补偿,达到帕累托均衡,以保证公共利益遂行。公共补偿要亲民,易于接受,便于操作。要积极修建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福利,如兴建学校、公园、图书馆,提高社区的品质;增加就业机会补偿。合理充分的一揽子利益补偿,很可能让反对的人也接受邻避项目。
第三,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形成缓冲隔离带。从进程上看,邻避运动都有一个从最初的个体原子化抗议,到通过社交媒体串联,再到寻求意见领袖、社会公知、专业人士、社会组织支持的过程。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要发挥社会组织引导利益群体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作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阶段。特别是在邻避冲突中,要动员社会组织约束或劝阻其成 员终止参与,放弃过激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的参与人数和越轨行为,真正成为社会缓冲器和调节阀。
 第四,充分发挥意见领袖、专业人士、公共知识分子的引导作用。他们往往是邻避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扬汤止沸或推波助澜都在一闪念之间。要建立智库, 广纳贤能,平时发挥作用,应急时方能引导邻避运动走向与公共利益一致的方向。清华教师学生团体共同为 PX 解疑、释惑、正名,就是一次很好的示范。 
  
第四题:案例分析
办公室工作人员小李在陪同镇长去村子调研过程中发现三个问题,请列出解决方案。
1、低保户刘大爷生病要住院,但是没有凑齐医药费,怎么办?
【出题角度】 情景处理题,考察妥善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参考答案】
作为陪同领导调研的工作人员,在遇到该问题时,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处理
该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低保户刘大爷的家庭、工作、收入、病因病情等有关情况,并形成记录资料,及时汇报给镇长,争取政府的帮扶;
第二,商请领导及时与医院进行协调沟通,了解刘大爷的病情、需要的费用、治疗的期限等,与院方协调,能否先住院,后支付费用,保障刘大爷的治疗;
第三,与社会保障部门及时沟通,保障刘大爷的住院费用及时报销,实现刘大爷病情的可持续治疗;
第四,全面了解农村低保户相关的情况,针对刘大爷相关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2、村民买了电脑之后不会用,镇里想办个培训班,怎么办?【出题角度】 办事能力题,考察的是公务员的办事能力,尤其是基层服务的经验及能力。
【参考答案】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今年 的村民电脑培训工作,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村民电脑培训的协调安排事宜。
 第二,突出培训重点。要结合本镇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要求,以提升农民素质为目的,拓宽培训项目,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深化和创新服务,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尤其是要要强化对村民的电商操作等方面的培训,鼓励村民将农产品推向网络销售。 
第三,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切实可性,充分利用农民的闲余时间进行培训,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第四,确定培训对象。建立培训对象的考核事宜,对培训不积极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并将合格培训率作为衡量培训质量的重要指标。
3、村里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就业,怎么办?
【深度解析】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其依据主要是:
1、不同产业收入的差异是造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推力。
2、非农产业 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不断需求是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外在拉力。
3、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和追求自身发展是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动力。
4、科技进步是农业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推动力。
5、保持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力量。 
【参考答案】
从该乡现实出发,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要:引导农民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要消除不利于城 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
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 量。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自我吸收。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就业机会。乡镇企业仍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要不断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壮大变强,从而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以制度创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 与制度条件。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加强 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这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治本之策。
第五题:大作文
请结合自己在基层的经验,围绕如何实现微创新写一篇策论文,不少于 1200字。
【深度解析】
关注社会热点,是青岛市直遴选笔试出题的一般规律,青岛市直遴选不仅关 注本省、本市的社会热点,更关注全国的热点,尤其是青岛两会、山东两会、全国两会上提出的新概念、新热点,因此,青岛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个规律,认真总结新规律,方能决胜千里。
 今年,我们在青岛市直遴选展开之前,关注了青岛近三个月的热点,事实告诉我们,力度还是有待加强,尽管我们贴近了近期热点,但是没有帮助考生梳理 更多更精准的热点,这是我们工作的疏忽,明年度,我们将会青岛市遴选的伙伴梳理近一年最关键的热点,让考生对热点全貌有个深度了解。
具体到本题的“基层微创新”: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推进社 会治理创新。出席全国两会的山东省代表委员认为,社会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既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大  20设计”,又需要基层立足实际的“微创新”,只有上下联动,才能逐步转变传统
的社会治理模式,为社会添活力。 【参考范文】(1513 字)
社区微治理 社会微创新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小区作为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 交汇点、宏观政策的落脚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处于社会管理的最末梢和公共服务的最前沿。针对小区普遍存在的政府管理不到底、公共服务不到边、和融共 生不理想等现实难题。因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从细微处着手,切实尊重“微心愿”,着力搭建“微平台”,逐步完善“微机制”,大 力发展“微组织”,探索小区“微治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制定方案,满足“微心愿”
 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微心愿”的征集、论证和实施、反馈,切实找准群众诉求的交汇点和社区矛盾的聚焦点,有效破解小区治理中群众参与不多、治理效 果不佳的问题。
将“问需于民”的工作做实做细,广泛汇聚居民群众的“微心愿”。通过入 户访谈、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网络征集等渠道和方式,在全面掌握小区居民职业、年龄、家庭、志趣、爱好、专长等基本情况,尤其是各类特殊群体、重点对 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打捞基层“沉没的声音”,最为广泛地征集居 民“细微的心愿”。
把握基层治理创新方向、立足当前小区实际、着眼满足群众“微心愿”需要, 在创建方案中提出了党建有力、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等七方面创建内容,要求各创建小区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尽一切可能满足居民群众的“微心愿”。
二、优化资源配置,搭建“微平台”
针对当前基层社区尤其是楼盘小区普遍存在的公共资源散乱、服务功能缺失 等现象,我们将围绕“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根据因地制宜、务实推进的原则,指导推动各创建小区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微平台”,切实夯实小区治理的载 体。
 按照“一站多点、虚实结合”的思路,在切实厘清党务、政务、居务服务事项的前提下,指导各创建小区充分利用规划要求的物业管理区域和楼道、夹层等公共空间,设立规范统一的综合服务站。
三、理顺各方关系,完善“微机制”
 针对基层治理各方主体关系不顺、职责不清、协同不够、制衡不力的问题,我们将理顺各方主体关系作为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力求通过“微机制”推动居民自治持续运行。
 将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楼盘小区,将社会治理创新的阵地前移到楼盘小区,将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落实到楼盘小区,在楼盘小区生活共同体内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对小区治理涉及组织建设、治安联防、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事务、社会保障、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要求职能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现“工作事项一口子归拢、工作力量一盘棋
统筹、工作落实一揽子推进”。
将党建摆上重要位置,推动全部创建小区建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 和领导核心作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各创建小区结合实际成立居委会、居民小组或派人驻点,配合党支部加强居民自治工作。
四、坚持特色创建,发展“微组织”
针对新建小区人际交往有限、邻里关系冷漠等突出问题,我们指导各创建小 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特色创建中成立了一大批“微组织”,把原子化的居民组织起来。
通过入户调查、网上征集等形式,在摸清居民需要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 么的基础上,发掘掌握了一批杰出乡贤、经济能人、文体达人、公益热心人等小区能人名单,有效引导居民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爱好和人脉等优势,开展邻 里互助服务,进行“爱心传递”,使居民在接受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走出家门,融入社区。通过“发掘一个、凝聚一群、带动一片”,在小区内营造出“民 事民办、民事民治”和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引导鼓励小区居民根据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性诉求组建成立不同类型的草根性组织,使小区居民有 了更多的联系纽带。
 

(题目与解析来自网络,仅供参考。非小军师内部培训材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小军师面试”或“小军师遴选大讲堂”

使用QQ“扫一扫”功能添加“面试报名咨询”或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面试报名咨询”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最新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实战派辅导 浸泡式学习

回到顶部
  • 客服电话

  • 13167500566